科幻小說簡介
L. 羅恩 賀伯特

取自《地球戰場:西元三千年的傳奇》

近有段時間我幾乎無事可做。這對一個長年忙碌的人來說是很新鮮的,所以我決定要寫一本純科幻小說來自娛。

在1930至1950那段艱苦的時期,我是一個專業的作家,寫作不僅僅是我的工作,也是為了籌措更多經費來從事更重要的研究。當時只有少數的政府機關釋出大量經費給獨立的工作者。儘管你可能會聽過羅斯福的「救濟」,但當時是大蕭條時期。一個人不是成功就是挨餓。不是成為佼佼者就是變成陰溝裡的乞丐。如果不工作得非常辛苦就可能沒有活可做。那段時期對每個經歷過的人都是個挑戰。

我聽過人家故意語帶輕蔑地說:「他是個寫科幻小說的」,好多人都這樣說。這讓我明白鮮少有人瞭解科幻小說在全地球人的生活裡扮演的角色。

我剛讀了幾本企圖定義「科幻小說」並追溯其歷史的正規書籍。在這領域裡有很多專家和很多具爭議性的論點。科幻小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愛好者,他們也許是所有的文藝作品類別中最死忠的一群。愛好者被稱為「粉絲」,這個字在科幻小說中帶有一種特殊名望的意涵。

很少有專業作家會對小說中的「科幻」情節多所著墨,即使是那些科幻小說作家也一樣。他們往往忙著不斷延續自己過去的作品。但是在這一行的評論家和粉絲之中有許多的專家,他們有寶貴的意見要說。

然而,對於這種文藝類型與其作家,人們有很多錯誤的印象。因此,如果有人說他開始寫一部「純」科幻小說,他最好說明他是採用哪種定義。

史崔特和史密斯很不高興,因為他們的雜誌刊登的都是機器和機械的故事。 

我最好從1938年我初入科幻小說這一行的時候說起,那時我第一次和小約翰.坎貝爾碰面,時值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發韌期。我那時對這個領域是相當陌生的,而事實上對這個領域我也不太有信心。我到那裡去並非出於自願。我被叫去見「史崔特和史密斯出版公司」的極高層人士──執事者巴拉克和另一位歐林崔買尼,那是一棟位於古老灰濛的紐約第七大街上的超大型古老建築物。另一位作家亞瑟.伯克斯也被叫去。在那個年代,如果作家受到出版公司(尤其是像史崔特和史密斯那樣又老又有名的公司)的高層「邀請」,那就好像被國王召見,或是收到法院傳票一樣。你到了那兒乖乖地坐著,人家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才開口。

伯斯克和我都是不同寫作領域中的頂尖專業。在A. B.迪克公司那張為出版公司所制定的廣告收費表上,只要我倆之中有人的名字出現在雜誌封面,銷售數字就會衝得老高,這有點像現在的電視收視率一樣。

高層人士很快地切入重點。他們最近開辦了,或是收購了一份叫做「驚奇科幻」的雜誌。別的公司會出版其他的雜誌,但是史崔特和史密斯對於它自己的雜誌大都是機器和機械的故事很不滿意。一個出版人會知道故事裡一定要有「人」。他們之所以叫我們來,除了我們在A. B.迪克的風評之外,也是因為我們可以寫「真實的人物」。他們知道我們很忙而且有別的事要做。但可不可以請我們寫點科幻小說呢?我們說可以。

他們找來小約翰.坎貝爾,這份雜誌的編輯。他發現眼前坐著兩位冒險故事作家,雖然冒險故事作家可能都是這一行的佼佼者,並擁有著為數眾多的書迷,但他們仍然「不是」寫科幻小說的。他不願意。首先,這些頂尖的作家可是字字如金,會讓他們的稿費預算爆掉。其次,他對科幻小說有他自己的看法。

坎貝爾就像虛擬的沙皇一樣主宰科幻小說的整個領域,直到他1971年去世為止。這位大人物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主修物理、在杜克大學取得科學學位。他的想法,就是找一些教授或科學家寫一篇故事,加以潤飾之後就出版。雖然說起來不大厚道,不過這就是他做的事。為了填版面,他自己也會為雜誌寫故事,他的寫作技巧很棒。

高層必須直接下命令,叫坎貝爾買下並出版我們的作品。他要把「人」放進他的故事裡,加一些「機器」之外的東西。

我沒辦法告訴你他們叫了多少作家來。我不知道。說句公道話,應該是坎貝爾後來自己找來的。但可別誤以為坎貝爾不是靠自己成為天才大師的。他在黃金年代找來的那群作家每個都會這樣說:坎貝爾願意聆聽。他會改進。他想出的小小劇情轉折堪稱是大師之作。他第一編輯的頭銜名不虛傳,他的主宰力量也讓科幻小說的地位後來倍受尊重。如果不是坎貝爾把科幻小說提升到如此受人敬重的地位,就不會有《星際大戰》維持至今的票房紀錄(除了被它自己的續集超過之外)。不只這樣,坎貝爾在推動社會進入太空時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你必須實際和坎貝爾共事過,才會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他對所謂「科幻小說」的看法。我沒有辦法引述他的話,我只能告訴你我所感覺到他想要做的是什麼。不久我們就成了朋友。許多午餐時間中、在他的辦公室裡、或週末在他那由妻子唐娜整理得井井有條的家中,我們總是在聊故事,也有談科學。說坎貝爾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預言」就想得太簡單了。他對科幻小說有相當精準的看法。